• 标题:国家队教练员聘用和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 关键字:国家队,教练员,聘用,奖励
  • 项目编号:2019-B-02
  • 项目负责人:刘红建
  • 项目种类:重点项目
  • 发布日期:2020-07-14

国家队教练员聘用和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体育工作发表重要论述,为我国体育的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家队教练员是竞技体育的核心人才资源。回顾历史,我国国家队在教练员聘用和激励方面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模式。面对现实,伴随着竞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国家队教练员的聘用和激励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提出改革措施,进而提升国家队教练员水平和能力,保持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国家队教练员聘用和激励机制概况

  (一)国家队教练员发展简况

  建国初期,国家队教练员大多是从有专业特长的运动员或体育教师遴选的,国家队教练员人数也较少。随着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产生,国家队教练员队伍日益壮大,一些优秀运动员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开始转为教练员。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国家队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力度逐步加大,数量逐步增加,教练员素质和能力稳步提升。截止目前,我国夏季奥运会项目共有62支国家队,其中教练员约725人,冬季奥运会项目有34支国家队,其中教练员约437人。

  (二)国家队教练员聘用和激励机制改革解释

  “聘用”是一个过程性概念,包含“聘”和“用”两个层面的内容,“聘”意指教练员的选聘、选拔;“用”则是指对教练员的使用与管理。“激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教练员的动机,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激励也是解决国家队教练员如何更好地“用”的问题。实际上聘用与激励机制的改革研究就是研究如何“聘”地更加科学、合理;“用”地更加高效、高质,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于国家队教练工作,取得更优更佳的工作成绩。

  二、国家队教练员的聘用和激励机制特征、问题

  (一)国家队教练员聘用和激励机制特征

  1.出台了专门的国家队教练员选聘政策。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选拔与监督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对选拔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与要求、公示与公开、运动员教练员基本条件、监督与处罚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国家队教练员的选拔过程及结果会在各协会网站及时公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中国篮球协会、总局射运中心、总局水上中心、总局小球中心等部门或协助制定并公布了国家队教练员的选聘政策。

  2.增强了国家队教练员选聘模式的科学性。当前国家队教练员选聘多是按照一定的聘用规则,通过竞聘、调任、遴选、聘请等程序化方式进行选拔的,选拔优秀的国内外人才,通过与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签订工作合同的方式从事国家队教练工作,这种稳定性、权威性与科学性逐步增强,选聘过程能够体现公平性与公正性,选聘结果能够及时在协会网站上对外公布,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媒体的监督。

  3.扩充了国家队教练员队伍,复合型团队逐步建成。随着《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颁布,教练员队伍开始扩充,专注于体能、科研、医疗、康复、营养等方面的教练员加入到了国家队中,许多国家队积极引入外籍教练,一些优势运动项目逐步形成了由主总教练、科研教练、体能教练、外籍教练、营养教练、助理教练等多种类型人员组成的复合型教练员队伍。

  4.创新了国家队教练员聘期使用与管理的方式。在新的改革背景下,各项目协会在教练员聘期使用与管理方面各具特点,各种方式与措施不断涌现:(1)同一项目组建两支国家队教练组,不固定教练人员,形成良性竞争。(2)国家队教练员社会化、全球化聘用,分期分批选聘教练组。(3)根据运动员需求、教练员能力优化组合国家队教练员队伍。

  5.提升了国家队教练员聘期培训的力度和质量。(1)国家队教练员培训政策不断涌现。《关于加速培养跨世纪优秀中青年教练员的意见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工作计划的通知》《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相继制定、颁布。(2)国家队教练员培训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强调对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开展了针对国家队教练员的专项化培训。

  6.完善了国家队教练员激励政策,激励内容多样。(1)国家队教练员的激励政策逐步完善。《运动员教练员奖励暂行办法》《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实施办法》都规定了教练员的奖励内容。《关于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实施教练员激励政策的通知》提出同时为运动员与教练员颁发奖牌。(2)国家队教练员的激励内容多样:一是绩效和津贴逐步提升。二是荣誉激励层次提高。中国女排教练员郎平以及女排队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并合影留念,同时受邀参加庆祝建国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三是晋升激励稳步改善。

  (二)国家队教练员聘用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国家队教练员选聘政策不完善,选聘过程不严谨。(1)国家队教练员选聘政策不完善。有的项目关于国家队教练员的选聘还没有制定相匹配的政策,缺乏教练员聘用标准;有的项目制定的选聘政策科学性不够,聘用程序不健全;有的项目教练员聘用办法过于笼统,欠缺规范,操作性不强。(2)国家队教练员的选聘过程亟需进一步完善。一是选拔过程还存在不公正现象。二是选拔过程仍然不公开,选拔过程和选拔结果没有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传达。

  2.国家队教练员聘用过程中的监督机制不健全。(1)有的国家队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仍然采取传统的教练员选拔机制,不重视选拔过程的监督机制建设。(2)有的国家队虽然重视“聘”过程的监督,如在选聘教练员时临时成立监督小组参与选聘全过程,却忽略了“用”过程的监督,导致国家队教练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国家队教练员的权力过大,自由裁量权过高。

  3.国家队教练员聘期中的利益关系存在协调难题。(1)国家队教练员与原单位特别是地方体育部门的冲突问题。有的地方“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相冲突,导致被选聘到国家队的教练员,更加偏重服务于本地区输送的国家队运动员,而忽略对其他运动员的指导服务。(2)国家队教练员个人之间的矛盾问题。因国家队教练员类型较多,当利益划分不当的时候,往往会带来教练员之间的矛盾问题,演变成国家队教练员管理中的内耗问题,对国家队的建设和管理造成损失。(3)国家队本土教练与外籍教练的利益问题。外籍教练的到来势必要分“一杯羹”,这直接导致本土教练员津贴、奖金等经济利益的减少,本土教练对外籍教练的排斥问题便会产生。

  4.国家队教练员聘期中的工资与职称问题亟需解决。(1)国家队教练员的工资收入亟需提升。现行国家队教练员工资收入制度存在一定的平均主义现象,不利于激发教练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造成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发生偏离,影响教练员在国家队中的工作态度。(2)国家队教练员的职务晋升或职称评定需要更科学。在教练员实际的职务晋升与职称评审过程中,仍然存在唯“文凭、论文、帽子”的现象,国家队教练员聘期内的职业道德和执教业绩情况所占的参数体现不够。

  5.国家队教练员聘期中的培训方式和内容需要完善。(1)国家队教练员的培训面向群体不够广泛。因国家队教练员培训大多是采取遴选方式组织的,仍有一些国家队教练员没有参与到这些培训活动中。(2)专项化、分类别的国家队教练员培训内容力度不够。目前来看,关于教练员综合能力以及体能方面的相关培训较多,而运动医疗、保健、营养等,以及不同运动项目的先进的识理念与技战术方面的培训力度还不够。

  6.国家队教练员聘期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当前国家队教练员的服务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比如如何正确对待一些项目协会领导的双重工作,在收入分配时并没有兼顾到这种双重身份;许多教练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往往牺牲了家庭,并没有采取妥善措施安排家属来队探亲;一些国家队教练员忙于训练和比赛,有时往往错过单位组织的体检,对于这些教练员理应安排上门体检服务,从而有效保障教练员的身心健康等等。

  三、我国国家队教练员聘用和激励机制改革的路径

  (一)国家队教练员聘用机制的改革路径

  1.完善国家队教练员选聘标准,规范选聘过程,灵活构建不同项目的复合型教练员团队。第一,完善国家队教练员的选聘标准。首先要坚持国际视野,拓宽国家队教练员选聘对象的范围;其次要坚持选聘标准的科学化。要充分考虑教练员的国家荣誉感、集体责任感以及事业心,加强对教练员的考察、跟踪、问效与问责。第二,规范国家队教练员的选聘过程,严格执行《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选拔和监督工作管理规定》,及时公布选聘方案及选聘标准,组建专业性、代表性强的国家队教练员选聘团队,成立由纪检监察等人员组成的选聘监督小组,及时公开选聘结果情况。第三,坚持以教练员为首要的国家队管理原则,突出核心成员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主总教练的地位和作用。打造一支组织决策民主、管理水平科学、训练理念先进、服务保障高效的国家队教练员管理团队。

  2.强化国家队教练员人才梯队建设,实施“世界级教练员计划”,构建“能上能下”、科学合理的教练员选聘机制。第一,加快国家队教练员人才梯队建设步伐。积极制定并实施“世界级教练员计划”,包括世界精英计划、精英学徒计划以及冠军运动员转教练员计划,每年选拔高水平教练员以及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退役运动员,提供专项资金激励和资源支持。第二,灵活构建“能上能下”、科学合理的国家队教练员聘用机制。树立“以成绩论英雄”的聘用导向,建立国家队教练员的“能上能下”考评体系并客观评价,让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教练员脱颖而出。第三,要建立国家队教练员舆论引导及容错纠错机制。针对处于舆论焦点的国家队教练员,要及时客观进行辟谣与解释。针对非主观因素造成成绩不佳等问题,要给与教练员足够时间和空间,防止教练员频繁更换、流失等现象的产生。

  3.重视国家队教练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练员的思想站位、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第一,强化国家队教练员的爱国主义以及理想信念教育。首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教练员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内涵。其次将国家队教练员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祖国在我心中”等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第二,提升国家队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首先,需要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带领教练员深入学习奥利匹克精神以及中华体育精神。其次教育引导教练员自觉遵守《国家队运动员行为规范(试行)》和《国家队教练员行为规范(试行)》,坚决抵制不正之风,杜绝兴奋剂问题。再次,组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女排代表重要讲话和致中国女排重要贺电精神,通过学习,切实提升国家队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4.建立国家队教练员利益需求识别机制,完善聘期人事管理的制度政策,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保障体系。第一,建立国家队教练员利益需求识别机制,保障教练员聘期中合理的利益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首先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建立常态化的教练员利益需求识别机制;其次要畅通国家队教练员利益表达渠道,通过微信群、QQ群获得教练员的利益需求信息,及时向总局相关管理部门反馈。第二,理顺国家队教练员聘期中的利益关系,完善聘期人事管理的制度政策。通过契约形式规范和约束教练员聘期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以制度化方式完善国家队教练员工资奖金发放、职称职位晋升等人事管理政策。第三,构建国家队教练员全方位立体化服务体系。要切实关心教练员的身心健康,定期为各项目教练员开展健康体检;要严格执行各项休假制度,针对因公未休假的教练员应参照《劳动法》《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支付日工资收入300%的工资报酬;妥善安置来队探亲的教练员亲属,提供食宿安排、路费报销等多种条件和支持。

  5.完善国家队教练员聘期评价考核制度,开展周期与阶段相结合的第三方评价,根据结果实施监督问责。第一,健全国家队教练员聘期评价考核制度。坚持将教练员的职业道德、执教能力、执教效果以及知识更新等作为考核的关键指标。第二,依托第三方对国家队教练员开展周期与阶段相结合的考核评价。组建由总局相关部门、地方体育部门管理人员,体育院校、体育专业组织等相关专家,教练员、运动员等体育精英以及社会公众等共同组成的评估主体,采取周期与阶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考核。第三,根据评价考核结果实施监督问责。应根据多次考核结果形成国家队教练员的综合评价意见,并及时反馈,针对评价考核结果予以解聘、问责。

  (二)国家队教练员激励机制的改革路径

  1.健全国家队教练员的工资政策,拓宽奖励经费来源渠道。第一,坚持按劳动贡献大小分配工资报酬的原则,将教练员收入的多少与国家队运动员的大赛成绩直接挂钩,破除唯职称、唯学历、唯资历的条框限制。第二,大幅提升国家队教练员的奖励工资收入,针对聘期内培养的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教练员,应大幅提升奖励力度,吸引更多能力强、业务精、素质好的教练员加入到国家队大家庭中。第三,拓宽国家队教练员奖励经费来源渠道。秉承“政府奖励为主,社会奖励为辅”的原则,制定教练员社会奖励资金来源与使用政策,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使之成为教练员奖励工资的有益补充。

  2.改善国家队教练员职务晋升与职称评审政策。第一,继续完善国家队教练员职务晋升与职称评审的各项政策。需要突出教练员在聘期内的职业道德和执教业绩情况,减少“文凭、论文、帽子”等因素的影响。对在聘用期限内所培养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员,可放宽要求,积极推荐破格审定相应等级。第二,妥善处理来自地方的国家队教练员的职务晋升与职称评审工作。总局相关部门应与地方体育部门积极沟通,督促地方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为其审定或推荐审定相应级别的职务、职称等级,并为教练员提供相应的材料支撑。

  3.实施国家队教练员培训工程,创新培训内容与方式。第一,实施国家队教练员全面培训工程。针对所有运动项目国家队教练员,邀请国内外竞技体育专家、学者,围绕职业道德素质、综合知识素养、体能训练创新以及训练管理能力等基础性、综合性内容开展培训。第二,实施国家队教练员分类培训工程。按照不同项目群,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运动项目开展专题培训,分类培训工程应强化不同运动项目的培训。第三,实施国家队教练员海外培训工程。鼓励更多国家队教练员“走出去”,通过到项目优势强国开展实地调研、邀请专家讲座、参加海外培训等方式不断创新训练理念,优化训练技战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领军型教练。

  4.创新激励思路,强化对国家队教练员的荣誉激励。第一,提升社会对国家队教练员的尊重程度。通过各种制度设计让教练员从“幕后”走向“台前”,和运动员一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提升教练员的社会影响力,赢得社会对教练员的尊重和认同;第二,强化对国家队教练员的荣誉激励。提高国家队教练员在劳模、荣誉市民、先进人物等各类荣誉称号的评选力度,让更多的教练员真切体验到个人的成就感以及社会的尊重度,成为服务国家队建设以及竞技体育实力提升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