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东兴 杨博毅
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板球将作为新增项目亮相。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板球项目主管闪明,近日向记者介绍中国队的备赛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项目在国内的推广普及情况。
奥运战略:
“女子优先”与“双周期”布局
洛杉矶周期,中国板球队确立“女子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深思熟虑。
从国际格局看,国际板球理事会目前有12个水平最高的“完全会员”,仅亚洲占据5席(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阿富汗)。男子项目上,这几支队伍几乎垄断重要赛事的前列位置。女子项目呈现不同局面,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部分传统强国的女子板球发展相对滞后,有的还没有组建女队,为中国女队提供了突破空间。
从2005年我国开展板球运动以来,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成立不久的中国女子板球队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队再次获得第四名。基于此,小球中心希望中国女子板球成为该项目在竞技领域发展的侧重点。
目前奥运备赛工作已经展开。如果完全参照国际排名,洛杉矶周期取得奥运资格困难很大,如果设置资格赛,中国女队有望通过针对性地备赛,争取拿到入场券。
中国竞技板球的布局并非局限于洛杉矶奥运会。据业内人士分析,澳大利亚作为板球强国,会推动项目继续留在2032年在该国举行的布里斯班奥运会上。中国队采取“双周期”规划,目前球队选拔了不少青少年球员,年龄最大的不超过25岁。这些年轻球员的选拔,既服务于当前奥运周期的备战需求,也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
人才培养:
跨界选材与外训外赛
去年6月,一场板球项目跨界选材行动在我国展开。
数百位报名的运动员需要通过层层选拔——曾获得一定运动成绩或技术等级,证明自身有一定的运动天分;原项目与板球技能相关性高;愿意接受板球项目的长期训练,成为专业运动员。通过体能测试、运动技术测试、心理测试、伤病筛查和试训等环节,男、女各32人入选国家队年底冬训的大名单。
外训外赛是备赛奥运会重要一环。冬训期间,国家队前往澳大利亚,与当地球队打比赛。当地的新南威尔士州板球协会为中国队提供了支持:从职业级的场地设施,到高科技的数据分析系统,再到完善的竞赛体系,帮助中国队找到实力接近的队伍,进行高质量对抗赛。
教练团队建设也体现了国际化思路。中国女队聘请来自孟加拉国的孟柱担任主教练,男队请来巴基斯坦教练拉姆塞。
目前板球发展面临的难题是场地短缺。全国符合国际比赛标准且可以正常使用的板球场仅有杭州亚运会使用的浙江工业大学场地。板球场对土质有特殊要求,球道需要用特定黏土铺设。经过多方考察,建设团队在江苏盐城的一处湿地河滩上,找到合适的黏土源用于现有场地。
板球赛事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在成年队层面,除传统的全国锦标赛外,中国板球联赛去年启动。沈阳、济南、上海、重庆四个城市还开展了板球U系列青少年赛事。
国际交流是提升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国板球协会在去年举办“一带一路”女子板球比赛,邀请水平相当的队伍参赛。今年协会计划扩大赛事规模,增加男子项目,让队员们适应不同的对手,达到赛练结合的效果。
闪明说:“作为集体球类项目,板球与棒垒球类似,比赛中,攻防两队策略上的选择,也就是常说的斗智斗勇,往往起到很大作用。板球运动特别强调公平、尊重、自律和团队精神,能够带来体育育人的积极效果。”
长远来看,从英伦贵族运动到奥运项目,板球在中国的推广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而这场跨越多个奥运周期的“远征”,恰恰需要板球运动特有的耐心与坚持。
(据新华社电)
审核:张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