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体育组织作为关键力量,持续推动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加强对基层体育人才的宣传激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举办了“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2024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暨活力体育组织征集活动,以及2024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线上初评、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综合评定,结果近日揭晓。本版对遴选出的具有公信力、引领力和传播力的50名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50个活力体育组织和20个优秀组织单位,50个有故事、有品质、有温度的优秀案例进行全面展示,选树典型引领示范,鼓励更多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
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
王树泼:推动健身理念扎根基层
本报记者 轧学超
在河北沧州东光县,有这样一位耕耘在全民健身领域的“引路人”——王树泼。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他40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体育事业的热爱,让健身理念扎根基层。
自1985年起,王树泼坚持练习并普及导引养生功、养生太极拳,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全民健身推广工作。2004年,他参加河北省首期健身气功辅导员培训班后,将健身气功的推广作为自己的使命,至今已走过20个年头。
秉持“强健自身、惠及大众”的理念,王树泼每年举办公益教学培训班20余期。他耐心细致、深入浅出地教授导引养生功、健身气功等11套功法。为了让健身活动更具组织性和持续性,王树泼先后建立了11个晨练站点,培养了大批活动骨干,包括一级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37名、二级69名、三级133名。他还组建了82人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成立了东光县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协会、东光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全方位推动全县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王树泼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健身推广者,还是一位敬业的体育研究者和传播者。1990年,他自掏腰包创办《导引养生》小报,自己编辑、油印,免费发放给群众,传播科学健身知识,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1998年,他首创“十分钟教学法”和“每日一式”,通过讲解经络穴位,巩固教学成果,让更多人轻松掌握健身技巧。近年来,他更是多次承担重要考评和教学任务,为体育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在各类体育赛事中,王树泼也屡获佳绩。他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健身气功和武术比赛,荣获团体和个人金银铜奖数10次。同时,作为领队兼教练,他带领的团队在各级省市站点联赛中屡获佳绩。
王林:科学健身教研同行
本报记者 轧学超
王林是海南省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的教授,他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绩斐然,在教学实践与社会服务中还展现出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被誉为海南省的“健身达人”。
在教学工作中,王林以太极拳和八段锦为教学载体,将传统武术技能与太极哲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专注。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帮助许多大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增强了他们面对学业挑战的信心。王林还积极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组建太极拳俱乐部,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为校园注入了活力与健康的气息。
科研方面,王林撰写了18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40余篇论文,主持多个省级和校级课题,并荣获多项国际和国内奖项。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他的学术水平,也彰显了他对体育领域的热爱与执着。
除了教学和科研,王林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他牵头组织了多项健身气功比赛活动,为老年人搭建了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以专业知识为老年人提供体育指导,助力他们享受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凭借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突出表现,王林获得了众多荣誉。他和团队先后获得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青年骨干教师、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校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奖项和称号。此外,王林还入选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海南博士协会专家库成员和海南科技专家库,并在2023年获得最美教师称号,当选海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2024年,他又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荣誉,被聘为海南科技职业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指导老师,并荣获海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海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
志愿服务点燃玉溪全民健身星火
本报记者 傅潇雯
云南省玉溪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团队于2021年正式组建,旨在通过科学、专业的体育指导服务,满足社区群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健身需求,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团队充分利用玉溪市的体育资源,汇聚了瑜伽、少儿篮球、太极拳、羽毛球、工间操、民族健身操、健身气功等多个领域的志愿服务骨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普及科学健身指导,组织健身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团队在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创建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站”样板服务站,以此为依托,逐步向各县(市、区)推广。组建了包括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民族健身操等在内的8支志愿者服务团队和1支专家团队,共计130余人,为全面铺开志愿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队伍,各团队中较为年轻的队员和骨干会利用周末时间进行集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丰富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群众。
志愿服务立足群众,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充分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资源,广泛收集群众健身需求,有效联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活动。通过社区派单、服务接单的方式,分项目、分年龄、分地点、分时段开展小型多样的健身指导服务,例如根据参与年龄和健身需求,对志愿者基本情况及擅长项目进行公示,由群众选择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服务。
此外,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布标、电子屏、海报等多种渠道进行活动宣传,倡导“天天都是健身日”的理念,围绕“让运动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等主题,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志愿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师培训认真专业,群众反馈良好,整体效果和服务执行均得到高度评价,服务对象满意度均达90%以上,有效推动了大众健身科学化、日常化、规范化进程。通过推广科学健身知识,减少盲目健身导致的运动损伤,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同时,志愿服务还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体生活,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推动了玉溪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下一步,团队将坚持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定期组织全民健身培训班和讲座,邀请专业教练和运动专家为市民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培训,努力搭建农村、社区等各类人群健身平台,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同时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方法。
创新举措打通群众科学健身“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傅潇雯
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创新服务模式,成为推动科学健身的重要力量。
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是天津市体育志愿服务队伍中人员数量最多的群体,在册指导员5万余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000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5000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2万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近2.7万人。
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协会以创新思维积极推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与社区深度融合,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实践基地,目前已在31个社区挂牌。同时,在天津市各街道全面发力,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服务实践基地建设。协会的开创性举措成功打通了群众科学健身的“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健身群众带来了专业、高效、便捷的科学健身指导。
多年来,协会积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和研讨会,不断扩充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另一方面,协会成员扎根基层,除为基层群众提供健身方法指导外,还承担部分健身设施的公益管理工作,为群众营造安全的健身环境。
志愿服务采用线上“点单”、线下派送指导的服务模式。社区通过市文明办端口、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小程序端口来进行“点单”操作。在“点单”过程中,社区需要认真填写相应的服务需求,包括详细的服务项目、期望服务的时间地点和其他特殊需求等关键信息。天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在接收到社区的“点单”需求后,再依据实际情况,选派符合要求的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前往指定地点为社区提供精准、专业且高效的指导服务,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的目标。
2022年,协会组织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走入社区、健身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场,服务健身人群2000人次;开展国际志愿者周活动,共有6000余人参与了各主题线上培训,9万余人参与了线上互动。
2023年,协会在天津市各区各个街道、社区总计开展基层志愿服务活动32场,内容涉及太极拳、八段锦、趣味体育运动、常见运动损伤预防等,吸引了近2400人次参与。
2024年上半年,协会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实践基地共举办志愿服务活动34场,累计超1000余居民从中受益。此外,协会还举办了“学雷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共开展29场活动,吸引了1500余名群众参与。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协会以“全民健身·巾帼展英姿”为主题,专门组织了12场针对女性健康的全民健身志愿活动,有500余名群众参与其中。
协会将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让科学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
活力体育组织
河南省登封市太极拳协会
弘扬太极文化 助力全民健身
本报记者 顾 宁
河南省登封市太极拳协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登封市全民健身领域的重要力量。目前,协会拥有20个体育站点,广泛分布于登封市的各个公园、社区和农村地区。协会会员人数达700多人,其中社会体育指导员240多名。
多年来,协会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太极拳艺的学习与培训,并参与登封市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鼓励会员投身国内外的太极拳赛事,为弘扬太极拳文化、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在协会的发展过程中,一线的辅导站站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每日坚守在晨练一线,组织辅导大家练习太极拳和舞蹈,积极参与各类比赛活动。为了发展更多会员,他们想尽各种办法,为了管理好自己的团队,他们总是早出晚归,以协会的工作为重中之重。
为提升会员的太极拳理论素养,协会常年开办太极拳理论学习班。每周五上午9点至10点,登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四楼的课堂上常常座无虚席。众多会员对这一学习机会十分珍视,每期都积极参加。自培训开班近10多年来,参与理论学习的达到25000余人次。
为了全方位提高会员的整体水平,协会不断从外地邀请专家和知名教练前来登封进行指导教学。2019年8月,协会特意聘请了郑州东区的知名健身气功老师程民中为会员进行了健身气功·大舞的集体培训。此外,还多次邀请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刘霓传授桩上徒搏、混元24拳、32肘、混元炮捶等专业知识。同年9月,协会又聘请重庆市太极拳协会会长黄亥为会员们讲解混元太极推手及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同时,还邀请了刘长海的入门弟子王为民,为大家传授太极招式及其攻防含义。
如今,协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太极拳和舞蹈人才。在登封市的各个公园,都能看到协会组织的太极拳学练团队,在每个乡镇,也都有会员练习舞蹈的身影。众多会员在不断学习与锻炼中逐渐成长,技艺日趋成熟,并在各类赛事中屡获佳绩。
湖北省门球协会
优化服务水平 完善发展体系
本报记者 顾 宁
门球项目已在湖北发展30余年,门球人口现已突破10万。多年来,湖北省门球协会在省体育局与省社会体育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组织各类赛事、专业培训、重要会议。
协会将全民健身工作置于核心位置,以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致力于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立体、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同时,协会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满足新发展要求,通过科学规划、持续推进,不断推动湖北省门球运动迈向新高度。
2023年,湖北门球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显著成就。在场地建设方面,咸宁市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全省17个市州的门球场地也都得到了改善;在赛事活动方面,协会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赛事。其中,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门球比赛、2023年“美丽中国·全国门球大赛(宜都站)”等国家级赛事精彩纷呈,还圆满举办了锦标赛、女子赛、十强赛、“我要上全运”省队选拔赛等4场省级赛事,为省内门球运动员提供了广阔的竞技舞台,激发了广大门球爱好者的参与热情。在人才培养方面,协会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举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湖北现有国际级裁判7人、国家级裁判9人、一级裁判500余人、二级裁判千余人。门球运动在全国赛场上也屡创佳绩。在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门球比赛中获得五人制团体冠军、在2023年美丽中国·全国门球大赛总决赛上获得五人制团体冠军,咸安区还荣获“全国门球十强县市”称号。在组织会议方面,承办了2024年中国门球协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024年中国门球协会工作会议。
湖北省门球协会将不断优化服务水平,丰富赛事供给,完善发展体系,提高服务效率,为推动湖北门球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湖北体育强省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审核:张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