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极拳发源地焦作市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太极拳理论研究、推广普及、赛事竞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全力打造“世界太极城”。
科学设计谋划 筑牢传承发展基础
明确发展定位。2016年,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焦作市提出建设“世界太极城 中国养生地”的目标;2024年,(焦作)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持续提升“太极故里·山水焦作”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强化制度保障。出台了我国首部关于太极拳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焦作市太极拳保护和发展条例》,并制定《加快太极拳发展战略规划》等文件,每年安排1000万元太极拳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加快太极拳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形成推动太极拳发展的强大合力。
深度挖掘整理 理论研究助力发展创新
挖掘整理历史文献。先后整理出版《太极拳普及读本》《太极拳系列丛书》等120余部太极拳书籍,以及300余套各类音像教材。
设立国家级研究机构。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太极拳专项委员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业委员会、国家武术研究院太极文化研究中心相继在焦作挂牌成立。
建立数字化实验室。在河南理工大学建立了国内首家以太极拳为核心的非遗研究与实践平台——太极拳实验室,专注于太极拳健康功能研究。目前,实验室已通过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验收。
搭建权威发布平台。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和2023年第三届太极科学论坛暨世界太极非遗传承人展演,有效提升了太极拳的国际影响力。
创新传播形式 实现全球联动互融
创新研编推广套路。推广少儿太极操、太极拳八法五步、陈式26式太极拳、太极广场舞,编制《太极推手十八法》,并配套教材和视频。
广泛开展“六进”活动。开展太极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将太极拳列为市运会和行业运动会的必赛项目。
推动国际推广普及。倡议联合国设立“世界太极拳日”;2015年发起并组织了“共享太极 共享健康”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2017年组织“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集中展演活动”,全球参与人数超1000万;2019年的“一带一路”太极行活动吸引国外36个城市、国内200多个城市的超百万名太极拳爱好者参与。2025年3月21日,成功举办首届“亚洲太极拳日”展示活动。
打造云端直播平台。打造云端太极拳直播平台,提高传播效果。
完善培养体系 构建多元人才梯队层次
建立人才培养阵地。全市现有太极拳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家,省市级展示传习展馆7个。多所高校开设太极拳专业。2023年,太极拳作为单独学科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
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培养。培养高级教练员28人、初级教练员210余人,培养国家级裁判员1人、一级裁判员46人、二级裁判员321人。
推进人才认定与段位考评。制定出台太极拳人才管理办法,成立国家太极拳段位考评点。
精品赛事引领 体旅协同赋能产业融合
举办精品赛事活动。两年一届的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自200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一届,获得“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卓越节事奖”等多项荣誉。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2020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深受“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游客喜爱的十佳精品线路。2022年,环球文旅公众号推送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纽约时报广场跨年迎新太极少林功夫精彩登场”。2023年,焦作市连续第六次获得“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称号,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壮大太极拳产业集群。依托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优势,开展精准招商。(邓耀河)
审核:张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