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傅潇雯
近期,一场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正以“跨界混搭”的方式,打破传统赛事边界,掀起新一轮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潮。这些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以新鲜感和趣味性吸引了更广泛的人群投身锻炼,新模式、新场景也是体育赛事活动多样性的实践探索和形式的创新,让体育运动成为连接文化、消费与生活的纽带,为全民健身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体育结合农耕 乡土田间绽放健身活力
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县,2025年农民丰收节全民健身大赛呈现了另一幅“体育+农耕”的动人画卷。这场全民健身大赛将赛场从城市体育馆搬到了乡村田野,设计的项目结合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泥地中寻宝、梯田里拔河、稻田中捕鱼……这些源自日常农耕生活的项目,降低了参与门槛,让人们在汗水与欢笑中亲身体验哈尼族悠久的农耕智慧,感受丰收的喜悦。
这场别开生面的乡村运动会,让锻炼身体变得生动而充满野趣,不仅吸引了众多省外游客,也吸引了附近村民参赛成为全民健身的参与者,激发了乡村健身新活力,更促进了城乡融合。“在平地上拔河靠爆发力,在湿滑的泥地里全靠核心力量和腿部的稳定性。”在梯田拔河赛场边,来自昆明的游客肖泰中比赛后意犹未尽,“这样的比赛从没体验过,确实很有意思。”
赛事邂逅非遗 体育与文化的双向奔赴
当明快的音乐响起,观众跟着节奏晃肩、踏脚、拍手……观众龙如强说,节目设计别具匠心,让观众既能看足球,也能品味到文化的“盛宴”。近日,在贵州2025-2026梵净山足球联赛松桃赛区比赛中,松桃村晚狂欢队与万山朱砂正红队的对决在松桃民族中学激烈上演。赛场内外,浓郁的“苗乡气息”扑面而来。特色标语、农特产品摊位、循环播放的松桃村晚精彩片段,将观众带入独特的文化氛围中,体育本身的热血魅力与非遗文化的人文温度在绿茵场上交织共鸣。
近年来,“村超”“村BA”等“村字号”赛事的持续走红,更是“赛事+非遗”模式成功的有力印证。在贵州榕江的“村超”赛场,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等非遗节目已成为每场比赛的标配,据“村超”组委会成员、榕江县文化馆馆长李莎介绍,截至今年6月上旬,“村超”系列赛事共展演节目680余个,其中非遗节目近270个,占比约40%。
榕江县民族歌舞艺术团的吴新萍年均参演超百场,她深切体会到,不少观众正是来看非遗节目的,他们通过观看非遗展演又爱上了足球、爱上了体育。
篮球遇上冰雪 打破壁垒激发健身热情
近日在杭州上演的一场“冰雪+篮球”嘉年华,巧妙地将“浙BA”的热情导入冰雪世界,打破了季节与项目的壁垒,为全民健身开辟了充满趣味的新路径。
CBA运动员孙岩松带着全场做热身,还发出“燃动‘浙BA’,热力传冰雪”的全民健身倡议。
在雪场深处“篮动金秋”冰雪游园会更是一片欢腾。趣味投篮点前,孩子们努力将球投入矮篮,收获成功的喜悦;“篮球速递”雪地障碍赛中,家庭协作共闯关卡,留下串串欢乐脚印;雪地拔河让平日久坐的上班族们大呼“解压”。
为推动健身热潮的常态化,活动还推出了“浙BA”球迷冰雪体验日,球迷可凭“浙BA”票根享受特定日期滑雪优惠及免费基础培训,以“跨界”活动有效促进了篮球与冰雪两大运动社群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场跨界活动通过篮球这一大众基础深厚的运动作为“导流口”,降低冰雪运动的认知门槛,吸引更多原本可能对冰雪感到陌生的群众走近冰雪、体验冰雪。
审核:张素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