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健康中国背景下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
  • 关键字:健身气功,发展规划
  • 项目编号:2019-B-17
  • 项目负责人:范铜钢
  • 项目种类:重点项目
  • 发布日期:2020-07-14

健康中国背景下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

  健身气功,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抓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有力载体。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了“推广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的重点任务。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又明确指出要“扶持推广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的具体任务,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旅游局更是将“重点发展健身气功养生旅游等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中。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不仅提出了“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的号召,同时还要求“各地要根据本地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现状,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健身气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推动者,是体育强国建设的践行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守护者。

  一、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研究的目的意义

  解决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健身气功发展规划(2013-2018年)》中曾提出了“习练人员不少于300万人,国家编创推广的健身气功功法达到12种”的目标,而根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记载,我国气功习练人数已达6千万,功法数以百计,可见差距之大。受不良因素影响,致使当前健身气功发展存在着“发展瓶颈”,进行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实为解决之道。破解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自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已先后组织完成了健身气功11套新功法的编创工作,同时还进行了二十四节气、站桩功和功法运动处方的招标工作。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种类多达成百上千种,如何将如此丰富的宝贵财富更好的服务于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进行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必将有助于破解这一“技术难题”。解开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思维模式”。新世纪以来,健身气功经过近二十年的常态化发展,已经走过了最初的艰难困苦阶段。但当下大众“医学气功与健身气功”的概念困惑、“气功比赛竞技化发展”的方向选择、“气功功法复原编创”的单一功用、“气功版权”的过度保护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气功的健康发展,如何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中长期发展规划必将解开健身气功固有“思维模式”。

  二、新中国以来健身气功发展脉络梳理

  健身气功作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最早出现的古代文明象征,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回顾新中国健身气功发展历史与脉络,健身气功的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经历了初兴、曲折与新发展三个阶段后,也逐渐走向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正确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健身气功进行了初步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广,各地气功疗养院所也相继成立。改革开放以后,气功事业得以恢复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以健身为目的的气功功法相继问世,“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中国体育气功研究会”“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等组织机构的成立,使得气功的发展走向了第二次高潮。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经历了“制度缺失、管理滞后、谈气色变”的困境后,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经过不断的探索,气功事业也迈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三、近年来健身气功发展规划的研制情况

  健身气功规范化的发展道路,除了组织机构的成立、新功法的编创、交流活动的宣传推广外,与其逐步完善的制度建设密不可分。自2006年以来,除出台《健身气功管理办法》外,还先后制定了《全国健身气功培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健身气功裁判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健身气功对外技术等级评定办法(试行)》等,并于2013年制定了《健身气功发展规划(2013-2018年)》,作为阶段性的规划部署,该《规划》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对策措施和组织实施五个方面对健身气功的五年发展做了详细部署,为健身气功的发展树立了正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还于2019年制定了《健身气功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四、围绕健身气功发展现状展开社会调查

  为更加了解健身气功发展状况以及健身气功习练者实际需求,本项目将健身气功置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运用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的理论和知识,以宏观到微观的调查视野出发,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健身气功站点开展实际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各站点的习练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健身气功习练者的基本情况、习练状况、习练效果以及社会需求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习练者对健身气功的效果期待和社会需求因素,以便为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制提供数据支撑,为编创更适应当下人的健身气功功法,归纳和总结健身气功发展基本理念和方针,促进健身气功可持续发展奠基。

  五、探究健身气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世纪以来,健身气功取得了快速发展,编创推广了九套功法,形成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构建了全国站点体系,制定了科学化管理标准;国内外习练人口快速增长,会员体系逐步建立;提供了多层次比赛交流平台,促进了教习人才队伍建设;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产业化融合为健身气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但当前健身气功传统功法的单一性与特殊人群功法的紧迫性、不同区域站点与基层传播者发展的不均衡性、习练人群年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性、健身气功竞赛规则评判的不合理性、健身气功市场产业化发展的小众性等问题依然突出。研究认为,新时代的健身气功,关键在于编创多样化的健身气功功法,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应全面普及健身气功技术及理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国外健身气功事业发展模式,建立协会体系;在竞技时代的冲击下,遵循健身气功传统形式及简约化发展,回归健身气功本质;进一步开放健身气功版权,走开放产业化道路,促进健身气功全面发展。

  六、研判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战略定位

  从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定位进行审视,在“健身气功”与“医疗气功”的区别上,要形成清晰的“健身气功”认知概念,明确健身气功的健身属性;在“统一编创”与“百花齐放”的选择上,要鼓励传统功法的复原与编创,满足健身气功习练者的多元需求;在“奥运项目”与“健身项目”的目标上,要确立健身气功的健身项目定位,避免盲目的“奥运项目化”改造;在“比赛交流”与“身心健康”的重心上,要认清比赛交流是项目发展的手段,促进人体身心健康才是项目的应有价值;在“版权保护”与“大众传播”的矛盾上,要开放健身气功相关版权内容,利用多种途径提供更为便捷的健身服务;在“健身养生”与“包治百病”的界限上,要避免健身气功被神化和虚化,树立健康科学的“健身养生”项目形象;在“科学规划”与“执行标准”的冲突上,要制定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考虑项目发展的生态建设。

  七、研制《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议稿)

  本项目在确保规划编制系统性、前瞻性、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前提下,从发展基础、发展目标、战略任务、重大工程、政策保障与措施五个方面完成了《健身气功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50年)》(建议稿)。规划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主题、以市场为引领、以时代为准则、以国内为基础、以国际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以传承为源泉、以共享为目标的基本原则,并划分了三个阶段,最终致力于将健身气功打造成为世界上流传最广、习练人群最多的健身项目之一。在战略任务方面,规划中指出要挖掘健身气功技术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全健身气功基层组织,助力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发挥健身气功养生优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步伐;释放健身气功市场活力,服务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健身气功文化发展,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健身气功国际推广,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规划还提出了健身气功“技术开发”“组织建设”“健康养生”“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对外传播”六大工程,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提高组织管理和政治站位、加强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加快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和推广普及,以及强化跟踪监测和考核评估等六项政策保障与措施,为健身气功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