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健康则是人类世代追寻的永恒话题。健康水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国家命运与民族的兴衰。当前,在社会、政府的双向驱动下,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在欧美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占 GDP 15%以上。新时代,在生活水平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人口老龄化、医疗支出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大环境下,中国社会对健康的需求比以往都更加强烈。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2015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断。同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个层面提出了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口号。健康中国战略提倡的是一种大健康理念,强调在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从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过程对人的生命进行呵护。在健康需求日益高涨,政府支持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我国健康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现代社会,作为新兴产业部门,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经济支柱,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5%。2016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9万亿,占GDP比例为0.9%,预计2025年达到5万亿的规模[1]。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从“体育医疗康复业”、“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等方面对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战略规划。体育产业可以与健康产业互为促动,融合发展。两者的融合发展在促进自身产业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前提下,也可以产生新的价值增长点。产业融合作为产业演进的重要趋势,体育领域与健康产业领域均开始关注各自领域的融合现象(詹新寰,2008)(程林林,2005)(刘晓明,2014)(赵艳华,2018)(夏红民,2017)。相对而言,从新时代的现实需求出发,结合健康中国战略,从产业融合的视角,研究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较为少见。因此,结合健康中国战略,从产业融合的视角,研究体育产业与健康融合发展动因、困境与路径是学界亟需拓展的理论空间[2]。本研究以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产业融合的理论视角,研究健康中国战略下,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
研究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该项目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梳理,重点界定了体育产业、健康产业、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机制等概念。研究认为体育产业指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狭义的健康产业是指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关系的产业,主要是以医药产销和医疗服务为主的产业。与传统健康产业强调疾病治疗不同,广义的健康产业是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企业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总和,它更加强调对健康的促进。产业融合是包括技术、产品、市场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融合在体育产业融合的动态进程中,产业演进自身规律、技术进步与创新、消费需求高级化、体育企业竞争与协同、政府政策导向共同构成了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系统。产业融合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既与创意思维作用、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模块化分工的促进等外部性激励相关,也与共同生存的需要、保持激励与内生性激励构成了产业融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的客观存在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同时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协同配合,竞争与协同构成了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产业在整合相关产业的资源和技术推动产业誠合发展时,需要一定的新技术支撑,但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成为促进产业融合形成的保障机制。
第三部分为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的动因,研究认为: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包括需求拉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政府管制放松等四方面。
第四部分为我国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现状。研究从激励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三方面描述了我国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现状。激励机制包括内生激励机制与外生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包括竞争机制与协同机制。保障机制包括行政管理体制与产业政策。在此基础上第五部分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描述我国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融合度,并进行解析。通过分析产业融合度,分析我国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特征与问题。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各组成部分与健康产业的关联度的强弱依次为: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用品销售>体育传媒>体育场馆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服务>其他相关>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管理活动>体育场地建设。总体来看,体育培训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度较高,关联度在0.9左右。当前,中国各类体育培训机构,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培训异常火爆,通过体育培训增进健康的意识普遍增强。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业与传媒业非常注重对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宣传,与健康产业有较好地融合。相对而言,本应作为健康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的主要领域的健身休闲业、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的融合程度让人有些失望,这和中国健身休闲产业本身发展较为薄弱不无相关。总体来讲,中国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在众多领域已经开始融合,但受制于消费意识、科学技术、组织管理、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制约,在诸如健身休闲业等领域的融合程度还较低,将来还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六部分为我国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研究认为困境包括:体育健身、运动康复等主体产业融合程度不高、政府政策支持不足,各部门缺乏协同、现代医学技术与体育运动技术的结合不足、消费需求有待引领。研究第七部分介绍了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国际经验。研究认为系统的顶层设计、完善的政策支持、健全的组织体系是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国际经验。研究第八部分在构建我国体育产业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创新我国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政策性建议。研究认为健康中国战略下创新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对策包括:优化管理制度,释放组织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对接国家战略;加强舆论宣传,引领消费需求;借鉴现代科技,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与运动康复技术创新。
研究最后一部分为小结,认为民健康水平是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的重要标志。新时代,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过程中,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增加体育产业与健康服务的有效供给,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促进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结构升级。我国应把握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机遇期,通过加强舆论宣传,引领消费需求;借鉴现代科技,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与运动康复技术创新;优化管理制度,释放组织活力;加大政策支持,对接国家战略等路径促进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诚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健康中国战略下我国体育产业与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