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1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研究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探析其演化规律,不仅可以对当地区域经济旅游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及学校体育教学等方面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而且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民间民俗体育,使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得以保护传承,不会随着全球一体化而逐渐消逝。
1.2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
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要素、结构、功能等多角度审视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综合价值,有效地挖掘其庞大的资源系统,可以推动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保障日益边缘化的少数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得到发掘、整理与保存,为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聚居区、临夏东乡族聚居区、保安族聚居区、张家川回族聚居区、肃南裕固族聚居区、阿克塞蒙古族聚居区。调查对象共分为四类社会群体:即当地体育主管部门领导、乡村领导、农、牧民群众代表、部分少数民族年长老人)。
2.2研究方法
(1)文献法:全面收集检索国内外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的资料,深入分析以往国内外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研究己取得的成果、研究动态、发展历史和现状,特别对研究民族民间民俗体育中关于内容分类、挖掘整理的方法、开发利用模式等作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法:通过对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运动会、民族地区的各类民俗节日、民间体育开展情况的实地调研,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的种类,分析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运用个案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组织专题报告、研讨、论坛、座谈等系列活动,总结民族民间民俗体育开展经验,形成能够指导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项目活动的指导方案,进一步为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依据,为西北乃至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做出有益探索。
(4)访谈法:通过对甘肃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者及有关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家的访谈,以及与甘肃乡村牧区的年长者、从事多年民族体育教学的老教师、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进行交流,以获得民族民间民俗体育开展运作的第一手资料。
3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价值、流变、分类、形式、发展以及存在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
(2)走访民族地区有关部门,对当地民族风俗习惯以及所开展的民族民间民俗体育的资料(包括实物与文字资料)进行初步收集。
(3)对于零散的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转化为有序的、便于利用的理论指导知识。
(4)民族民间民俗体育与社会互动发展中的规律、经验与存在问题分析。
(5)探索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传承的有效模式。
(6)发挥体育多元功能,促进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2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从理论上确立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目标、特征与模式的研究立论,是本研究选题的主要依据。
(2)通过对民族民间民俗体育事象的宏观观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调研民族民间民俗体育与社会互动发展中的规律,了解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探析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深入研究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所蕴含的特殊文化资源和社会有利条件,深度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提出有益于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具体模式与实施途径。
4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借鉴国内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在对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寻在现代历史进程中,如何深入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有效措施,继而提出构建有利于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传承的政策体系建议。
难点是:对甘肃乃至西北各类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的搜集、整理、比较,对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以及保护传承模式的建立。
5本课题呈现的主要成果
在调研期间,我们课题组组成员曾受到当地老乡的热情款待,依靠当地传承人与乡镇干部了解到了许多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乡土知识。有些不成文的乡规民约、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规则几百年墨守至今,这种传承过程好像极其缓慢,缓慢得让人似乎察觉不到它的细微变化,而随着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现代化时代的到来,带给一些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往往是人为的破坏。文化遗产活态流动性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我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没有保护就难以发展,而没有发展弘扬,保护也就失去了重要意义。我们作为调查者,也可以说作为协助者和保护者,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对开展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地区加以评估和规划,认为各级民运会应该担负起推广新近挖掘的少数民族体育遗产的重任。如“敦煌拳”项目推广应引入敦煌传统武术元素改造为展演项目,编排出一套具有民族特色和健身功能的创新体育活动形式,作为新项目进入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力争进入全国民运会。同时,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新品牌,促进其有序发展。获取具有创新水平的品牌效应之后,利用传统体育项目展演作为构建生态旅游文化圈的突破口,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基础上,开展民族地区走进农家乐、藏家乐展演一类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解决项目传承人和体育旅游从业者的生计,改善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状况,利用当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品牌打出去,把客人留下来。取得民族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和促进当地经济繁荣的双丰收。经过广泛的调研,形成了丰厚的调研报告,对西北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进行了系统整理,指出的实际问题和提出的相关对策对当地政府部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6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1)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古朴的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面临诸多新问题。民族民间民俗体育必须适时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健身娱乐、繁荣文化和地方稳定的需要。
(2)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结果分析,总结当前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怎样更好地促进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传承的措施、意见和建议。
(3)重视多学科资料的归纳与梳理,本着“返本开新”的思路,面对当下民族民间民俗体育诸多项目所面临的境遇,返回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源中去。运用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理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来审视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关系,揭示不同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变迁方式,全面梳理民族民间民俗体育项目的现存,了解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文化的现状,探寻出新的应对未来的路径。